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宋代的很多家庭使用简单的手持纺锤。
136王祯的《农书》(1313)描写了一种简易纺锤,左手牵着线绕到右手拿着的纺锤上。
村民发现,有了这种纺锤,可随时随地把空闲时间利用起来。
手持纺锤的问题不仅在于纺出来的线粗细不匀,还在于速度太慢。
有人计算过,供一部踏板织布机工作一天所用掉的麻线,需要用手持纺锤纺30—40天。
有能力多投一点资的家庭因而可以为女人购置一部纺车,如图17所示。
这时,一位妇女拿着线团,另一位摇纺轮。
效率更高的是脚踏纺车,同时有三四个纺锭在转,效率提高好几倍。
为了减轻妻子和女儿的劳动,并赶上期限,中国北方一些地方有了一种明显的可能,即把捻好的线装到水力驱动的大纺车上纺。
王祯临摹了一副“大纺车”
图,并建议别的地方也用这种纺车。
麻和苎麻并不是可以用来织布的惟一的植物纤维。
有些豆科匍匐植物和蕉类植物的纤维也可通过特有的办法用来织布。
沿中国边界地区的小族群用棉花织布已经有几个世纪了。
棉花最初产于印度,从中亚、缅甸——云南两条路线传入中国。
但是在宋代,棉花生产戏剧性地兴盛起来。
11世纪,棉花已经种植于广东和广西,到12世纪末已达海
137南岛和福建。
由于大幅度地向北延伸,棉株的特性已经发生了变化。
生长期逐渐变短,已培植出一种一年生的、分枝少或不分枝的变种。
如果不是更早,这个变化发生于13世纪。
农民更容易控制一年生植物的产量,从而使植棉业的经济潜力大大增长。
棉花不是麻和苎麻那样的韧皮纤维植物,而是种子纤维植物。
在被纺成线以前,必须先用大叉子把棉朵打松,在阳光下晒干,把棉籽从纤维里轧出来,用丝线弓子把棉朵弹得起毛、蓬松,然后再把棉团拉直,分成长短均匀、重量相同的棉条。
棉花有好几种吸引人的特点:它是极好的做冬装和被子的保暖填充物,像丝绵那么好但比丝绵便宜。
织成布以后,棉布比麻布或苎麻布既轻又暖。
而且,棉布柔软、舒适。
1313年,王祯说明了种棉花的好处:“且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
埒之枲苎,免绩缉之工,得御寒之益。”
它没有很快在中国推广的原因似乎是适合中原地区的品种出现得比较慢,脱籽比较难。
138
(大雁文学WwW.XiaoYanWenXue.CoM)
还能改乜?...
...
世人皆笑我窝囊,我笑世人看不穿蛰伏方能重生,隐忍只为守护触我逆鳞者,虽远必诛!...
光明历四五九八年五月一日,也就是雷暴元年五月一日,深夜。位于星空北极部分的光明星突然大放光明,光辉的亮度超过了月亮,将整个光明大陆都照亮了。面对这样一种奇特的天象,大陆上几乎所有智慧生物都充满了好奇,驻足观望者不计其数。然而,却有极少数有学问的人痛哭流涕,认为世界末日即将来临。极星耀月,天崩地裂!难道传说中的天劫真的要降临了吗?...
因为一场意外,秦越穿越了,成为了平行世界里一个学渣高中生,颜值爆表!还有一个青梅竹马的女神同桌。叮,恭喜宿主觉醒全能学霸系统!学习数学,积分1学习语文,积分1开局,秦越就走向了巅峰!...
魂穿明朝正统年间的一个惹了一身风流债的官二代,其时奸宦当道,北虏窥伺,土木堡之变旋即爆发前世默默无闻,今生又怎肯碌碌无为?何以立足?一腔热血,一口不平气,和那颗二世为人不甘平庸的心。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也!(注既有轻松搞笑,又有激情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