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机会来得很快。
本来把握机会就是李世民最拿手的。
这和战场上的对峙坚守,是一个道理。
所以,当四年之后,强大的突厥出现了裂痕,内部高层矛盾激化,分裂,臣属部族开始反叛,甚至老天也不帮忙,一场大雪冻死牛羊大半之时,李世民迅速反应,果决出兵。
当时有个唐朝使臣回来对李世民说,我看三年之内突厥要完蛋。
李世民摇摇头,说时机已到:&ldo;趁你病,要你命。
&rdo;他手一挥,唐朝精锐尽出,直捣黄龙,一招制敌。
不可一世的颉利可汗被俘虏,厥就此画上句号。
史书上说&ldo;漠南皆空&rdo;,漠南就是今内蒙古地区。
这次出兵,李世民把唐朝北方边防问题解决了。
太上皇李渊在听到俘虏了可汗后,不由叹道:&ldo;当年汉高祖被困白登山,终身不能报仇;现在我儿子能灭突厥,我算是托付对人了啊!
&rdo;这时候,李渊也不得不承认,二儿子做皇帝,是最合适的。
所以,这次战争,是军事的胜利,也是政治的胜利;是外部的胜利,更是内部的胜利。
李世民给自己皇位的合法性,增加了重重的一个砝码。
张弛有度,保护国力
灭厥五年之后的贞观九年(635),唐朝又大举用兵,平了吐谷浑。
事实上,李世民每次大规模用兵,都是相隔四五年时间。
这个时间节奏,把握得很好。
让我们看一下贞观年间的战争时间表:
贞观四年(630),平厥(今内蒙古);
贞观九年(635),平吐谷浑(今青海);
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今新疆东部);
贞观十九年(645),平高丽(今辽宁)。
可以说,贞观时期,除了几次小型战役外,每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之间,几乎都是五年左右的时间间隔。
这个规律很明显。
显然,这是李世民有意识控制的一个节奏。
其原因有二:
一、间隔五年用兵一次,可以有时间积累物资,不会导致民力的过分损耗。
战争,是一种巨量的物资和人力消耗。
贞观虽然号称盛世,但毕竟刚刚经历过一个乱世,人口剧减,经济总量很低。
而贞观时期的战争,基本都在边疆地区,很多时候都是劳师远征,这对后勤供给的需求就更大了。
成倍增加的后勤供给对国力是个很大的考验。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汉朝。
虽然汉武帝时代是鼎盛时期,汉初七八十年都休养生息,储备了巨大的财富,但和匈奴打了几次大仗,就导致国库空虚,要额外增税,&ldo;海内虚耗,户口减半&rdo;,农民起义纷纷出现。
所以,贞观时期并不适合大规模用兵,如果必须用兵,那也得有个缓冲时间。
积累五年左右,差不多物资可以支持一次大型战役。
二、五年左右打一次,也是练兵的节奏。
刀不磨,要生锈。
军队也是如此。
作者八月飘雪的经典小说从地狱走出的兵王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他是从地狱中走出的杀手,新的目标人物竟是自己的前女友,从此,他开始对抗地狱!...
...
因为大伯的病,杨浩被师父赶下了山,在这花花都市之中,纵意花海,一针生,一针死。掌握天下又如何?而我,掌却握你的生命!...
声明,本书是单主角模式,满清不会统一中国被鸿钧老祖钦点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之一的齐星衡穿越回明朝弘治年间,拜入截教门下。此时正值神仙犯了一千五百年杀劫,人阐截释四教奉道祖之命再立封神榜。恰逢大明朝气数将近,太上教祖传人峨嵋弟子在蜀山修建封神台,骑青牛持封神榜相助满清入关。齐星衡与无数道友携手共抗峨眉,三十六路诸侯伐沈阳,大辽河上群仙斗法,锦州会战,山海关外十绝阵,南京城飞蝗阵扬州城...
绝美狐妖太迷人,掳到家里宠起来。奉师命下山执行艰难任务,有了美妖相伴,日子过得逍遥似神仙...
战友身死,世间无亲,万念俱灰之下,他颓然回归都市,却意外得知自己还有个儿子!而且居然还是,亲生儿子!?且看小萌娃如何萌化兵王老爸的黑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