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7章 第 47 章(第2页)

但后来,当他首次在燎原战场上使用了火药后没多久,就抓了三拨前往肃城打听新式武器震天雷的北戎间谍,全是来源于士兵与工人们的检举。

经过震慑的士兵与作坊工人,根本分不清谁是真正来打探消息的间谍,谁是郡王派来试探他们的,只要一碰到,就直接检举。

十几次血淋淋的教训摆在眼前,哪怕对方说的好处再诱人,他们也不敢冒险。

听到这话的制糖坊工人们,知道郡王所言非虚,衡量了下利弊得失,纷纷在心中下定决心,以后不管谁来问,他们都坚决要闭紧嘴巴。

与虚无缥缈的好处比起来,自然还是活着,并且拥有一份报酬丰厚的好工作比较重要。

见众人神色严肃,已经把自己的话听进去,李洵便将几名熬糖的匠户叫到跟前来,吩咐道:

“你们四人都是在制糖作坊工作过的,比起其他人更了解制糖,因此作坊内的所有工作就由你们来负责,有什么建议,也可向本王提出。

若能提高工作效率,或提升出糖品质,本王重重有赏!”

“是!”

一个叫温大的匠户沉不住气,有心在郡王跟前表现一番,立刻道:

“郡王,不知那甜菜是何物,可否先让小人等看看?”

李洵让人搬了一筐甜菜丝上来。

温大上前拿起一根甜菜丝尝了一口,细细品味,然后道:

“郡王,这甜菜虽说有些微淡甜,却伴随着一股怪异的气味,熬出糖来,恐怕也风味极差,很难卖出。

小人建议,肃城没有甘蔗,倒不如用小麦做饴糖,虽说价格要低廉许多,甜味也不如蔗糖,却可就地取材。”

李洵知道他有心卖弄,倒也不打击对方的积极性,摆了摆手,道:

“本王用甜菜熬糖的办法,来自于万里之外的一位大秦(1)商人所进献,据闻,当地用甜菜可熬出霜糖,且色白,味甘,不带甜菜气味。

你们目前只要照做,把控好每一个步骤即可,改进之事,可循序渐进。”

温大顿时红着脸退了下去。

土法甜菜熬糖的整个工艺,分为清洗,切丝,熬汁,压榨,加灰,沉淀,过滤,蒸馏,结晶,分蜜,烘干十一个步骤,历时十余天,最后将会产出废丝,滤泥,白糖与红糖四种主副产品,相比甘蔗熬糖,要复杂很多。

其中每一步,都有许多注意事项,直接关系到最后成糖的品质。

李洵将整个工序分为五段,前头的清洗与切丝没太大技术含量,交由一般仆人负责,后头的九个步骤,则熬汁与压榨为一段,加灰,沉淀,过滤为一段,蒸馏,结晶为一段,分蜜,烘干为一段,分别交由四个有经验的匠户负责。

这样,他们便只需要记住自己的工作步骤与要领,以及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且监督其余工人执行到位就行了。

哪一段出了纰漏,也好追责。

甜菜根窖藏可以越冬保存,时间还很长,并不需要急着将它们全部处理掉。

交待完工作流程,李洵便先让他们拿那些切好的甜菜丝进行分批试验,还专门找了两个识字的小太监,专门负责记录与监督。

安排完这些,李洵便去了一趟云麓寨,察看火药改进情况。

寨子里头和以前没多大变化,李洵一到,便有人立刻飞跑着去通知负责人杨进禄了。

李洵才走进作坊区没多久,他就快步赶了出来。

李洵一看到他就皱了眉。

这个他跟前的首领太监如今又黑又瘦,一个胳膊还用纱布吊在脖子上,很明显是受了伤。

“殿下!”

他想作揖都不行,只能弯腰示意。

“手是怎么回事?”

杨进禄露出了挣扎的神色,扑通跪在地上请罪:

“殿下恕罪,奴才并非有意隐瞒。

但奴才这伤不影响做事的……”

李洵亲自把他拉起来,温声问道:

热门小说推荐
宋村霸与捕头大人的恋爱手札

宋村霸与捕头大人的恋爱手札

宋芙玉穿越重生,竟被绑定了一个村霸系统,从此在村霸的路上一去不回头!欸?等等,为什么捕头大人总在我收小弟的时候出现?李昱朝宋芙玉招招手走吧,跟我去衙门好好谈谈宋芙玉抬头望天三月春光乍现,我有场恋爱的确想和捕头大人好好谈谈...

悍妇当家:宠妻狂魔山里汉

悍妇当家:宠妻狂魔山里汉

一睁眼穿成农家快饿死的小村姑,爹死娘跟随,跟前就剩个瘦的干巴巴的哥哥还躺在床上喊妹妹,蒲晓晓顿感鸭梨山大,撸起袖管,赚大钱,发大财,顺便撕撕白莲花,踹...

胜券在手

胜券在手

有人说,教练的任务是带领球队获得胜利,有人说,教练的任务是指导球员更加出色,有人说,作为教练的任务是让球队更加辉煌这些我都做到了,但是却还不够。而我要说的则是,作为教练,除了这些追求之外,最高的追求,是让足球运动,更加伟大。...

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作品集(全5册)

四川省文联主席李致作品集(全5册)

本套装共五卷,分别为李致文存我与巴金李致文存我的书信李致文存我与出版李致文存我与川剧李致文存我的人生(上下)第一卷我与巴金回顾了在与巴金六十多年的接触中,李致对巴金为人的不少独特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写出他心目中的世纪良知巴金。第二卷我的人生回顾了李致九十年的人生,以随笔的形式记述的人生往事,既是个人的历史,也是时代和社会的缩影。从读小学时为抗日战士捐寒衣,青年时期参加学生运动,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成渝两市做地下工作。后来,李致在共青团大学区市省和中央机关多个岗位工作,在改革开放初期,回到四川,为四川出版振兴川剧和文艺工作作出贡献。第三卷我与出版详细回顾了四川出版业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上世纪7080年代,四川出版异军突起,时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的李致,带领四川出版积极创业,率先突破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方针的束缚,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推出了一系列品牌丛书,在全国有极大影响。第四卷我与川剧则回顾了这一段历程,从中也可看出川剧发展的辉煌历程和波澜起伏。1983年至1991年,李致任四川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副组长,主持日常工作。他参与制定每一阶段的规划与任务,组织全省川剧汇演和调演,带团到北京上海以及欧洲日本等地演出,积极推动川剧创新发展,与不少川剧人成为知心朋友。第五卷我的书信则收录了李致与巴金的诸多书信,还有曹禺张爱萍李又兰戈宝权冯骥才刘绍棠严文井陈白尘张乐平柯岩茹志鹃秦牧周克芹等名家的书信,留下丰富又珍贵的第一手史料。...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