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就使我想到了诗歌创作中的另外一个问题:
怎样学诗?诗在何处?
这样的问题,我是无力回答的。
但陆游倒曾说过。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他还曾写道。
可怜老境萧萧梦,常在荒山破驿中。
他的过剑门关的诗写道;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他强调说:“功夫在诗外”
,也就是说,学诗不能光从书本上学,书本不是诗的泉源。
从后面引的诗来看,他是十分重视行万里路,去了解社会、了解大自然、了解历史的。
不向书本去讨生活,而是向社会、向历史、向人民、向祖国的锦绣河山,向整个的大自然去求得诗的灵感,这在古代的优秀诗人中,有不少是具有这样的看法的。
我曾经翻过古往今来的许多诗集,从题材来看,几乎是没有什么东西不可以入诗的。
而且各种题材都曾写出过好诗来。
哪怕是一声鸡鸣,一行雁影,一片落叶,一句蛩语,他们都曾写出过好诗来。
当然大而至于一场战争,一个政治事件,他们更留下了许多惊心动魄的诗篇。
所以从古代诗人留下的诗篇来看,诗,可以说是充乎天地之间,天地之间无一处无诗。
所以清代一位诗人说:
我要寻诗定是痴,诗来寻我却难辞!
今朝又被诗寻着,满眼溪山独去时。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苏轼却说:“诗从肺腑出”
,好象与上面的说法有矛盾。
其实不然,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
因为不论怎样,总得经过诗人的头脑才能够反映出这些客观现实来,不经过头脑(古人说“肺腑”
)的诗是不存在的。
也由此,我们可以悟到,为什么爱国主义诗人陆游,看到了一弯落月,听到了一声荒鸡,也可以感而成诗,而且是流传千古的绝唱了。
此无馏,还是诗人的思想、政治态度、世界现在决定着他的诗的创作。
也由此,我们就可以充分理解徐刚在这本诗论集里所阐述的关于诗的道理了。
我不懂诗,这只是我读了徐刚的这些诗论以后悟出的一点道理,自以为好象与他的诗论有合处,不知道是否如此,我实在一点也没有把握。
一九八一年九月十八日凌晨五时,
序于宽堂。
一场交易,她被亲人出卖,却遇到了他。他给了她温暖和希望,更加给了她全世界。只要你开心,我愿倾其所有。可是当那个女人出现,为什么一切都变了。安筱悠,你不过是一个替身,没有资格生下我的孩子。...
...
母亲离世,父亲冷淡,落星辰从高高在上的尚书府二小姐沦为小可怜。八年后,嫡女回归,风华万丈。打继母,撕白莲,她的世界里就没有忍这个字!江湖纷争,朝堂风云,她被迫卷入这场逐鹿天下的争斗中,唯有墨言帆倾心守护,不离不弃。她用了八年的时间成长,他便用八年的时间等待,携手同归,终成眷属。...
他生活在兵荒马乱的民国时期,虽然身拥绝世道法却并非道士,他游离在正邪的边缘,与他相伴的是一只从古墓之中逃出的老猫,确切的说它并不是猫,但没人知道它究竟是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