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小燕文学WwW.XiaoYanwenXue.CoM)
赵行德沉吟片刻,又问道:“既然如此,夏国何不纠合举国精兵,灭此朝食?”
晁补之喝了口茶水,答道:“元直有此气概,是好的,只是河中之地原本中国人极少,就算灭了突厥、罗斯、或者大食任意一国,也是为旁的当地种族做嫁衣。
胡人笃信神明,或称上帝,或称真主。
就算夏国不攻打那些残暴好战的胡族,他们之间也为所奉神明之异,相互屠戮,厮杀攻战不休,百年来人口不增反少。
吾中国之道,乃是敬鬼神而远之,夏国凭借着兵力强横,在国中严禁邪教生事,以保护中国人的屯垦和生息为要,百年来不断从关中和巴蜀迁徙汉民过去定居,百姓本身又生息繁衍,和夏国统治下的西域九姓相互通婚融合为一体,人口方才超过五百万。
此消彼长之下,夏国的河中州县已俨然与中国无异。”
赵行德想象那开疆拓土的场景,不禁有些悠然神往,不过心中却有点疑惑,便问道:“那夏国的国土东起函谷关,掩有关中巴蜀之地,西越葱岭,统御河中,北控大漠,疆域如此广大,听说其国内诸军皆长期驻扎一地,辎重也大都就地筹措,形同唐代藩镇一般,与我朝守内虚外,将从中御的制度大异其趣,其国建立已达百年之久,怎不见其强藩割据,分崩离析呢?”
这问题也是许多宋国的官员抓破头脑也想不明白的。
晁补之看了赵行德一眼,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缓缓道:“人心若向朝廷,地方有粮有兵,足以为朝廷柱石,人心若已离散,将地方的粮饷精兵一并裁撤,也于事无补,只若开门揖盗。
当汉之时,汉室人心未去,先有王莽篡位,各地英雄以天下共击之,终至光武中兴。
后有黄巾数十万教众同时起事,若无豪强各守州县,只怕江山早已易手。
人心在汉,以曹孟德之能,亦只能居丞相之位,挟天子以令不臣。
唐室有安禄山史思明之乱,中原虽然不知兵戈久矣,但地方充实,但有一二忠义之士,便能成中流砥柱,不管是草寇为乱,还是外敌入侵,都难成席卷之势。
安史之乱初起时,河北州县虽然望风披靡,尚有颜氏兄弟守常山、平原。
及到后来,张巡、许远、南霁云苦守睢阳,更阻遏叛军不能南下江淮,确保了朝廷平叛的粮饷。
即便是到了晚唐时分,阉人秉政,朝廷衰微之极,契丹,回鹘等胡族数度入寇,却无法在中原立足,亡我华夏,奴役人民,天下不至于完全崩坏,说起来,藩镇林立,地方充实也是一大原因。
似本朝这般将地方粮饷精兵一应抽空,等若是打扫干净屋子,自断手足,只要边关失守,禁军战败,狄夷草寇破门而入,这天下,只怕便要易主了。”
李若雪对这些朝廷兵戈之事并无太大兴趣,静静地在一旁倾听,见晁补之毫不顾忌地抨击本朝的祖宗家法,下垂的睫毛微微抖动,若有所思。
赵行德却继续问道:“先生还未说明,为何夏国如此放任地方,犹未成藩镇之祸。”
他这般不依不饶地追问,晁补之不但不以为忤,反而点了点头,答道:“其实就按唐室旧制,边帅皆用忠厚名臣,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功名著者入为宰相。
其四夷之将,才略如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犹不专大将之任,皆以大臣为使以制之。
若不是唐明皇一意开边,自毁制度,使安禄山任节度使多年,又身兼三镇,岂能成安史之乱那般不可收拾的局面。”
赵行德从前只知唐时藩镇为祸甚烈,却不知唐时也有制约节度使的传统,于是点了点头。
晁补之喝了口茶,继续道:“这夏国的制度,虽然放任地方充实,但掌控地方的手段,比唐时犹有过之。
夏国朝廷号称五府,分别为柱国府,护国府,丞相府,学士府与大将军府。
其中柱国府负责制定法令,护国府决策军国大事,丞相府处理政务,学士府倡导文教学术,大将军府负责指挥军队作战。”
晁补之说得极为清晰,赵行德却还有些不明,问道:“这五府之制与掌控地方,到底有何关系?”
晁补之笑道:“你有所不知,执掌决策军国大事的护国府,正是由夏国诸军四百余名校尉所组成的。
校尉们有一半的时间都在护国府决断国家大事,校尉在西都议事时,军中事务则由他委托的百夫长代署。
功夫球皇由作者石岭探花创作全本作品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难得的情节与文笔俱佳的好书919言情小说免费提供功夫球皇全文无弹窗的纯文字在线阅读。...
天武大陆,宗门林立,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为救亲人,苏云一念成魔,偶获逆天剑匣,习得惊世剑诀,一把由十万八千口仙剑镇压的神秘之剑,铸就了一段不朽剑神传说!...
重生过去畅想未来梦幻现实,再塑传奇人生!...
妖孽保镖进都市,面对风情万种的豪门大小姐,他说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这个妖精我收了!面对咄咄逼人的强敌,他用他的热血铁拳,将对手统统踩在脚下。他说,龙就是龙,在哪儿都是君临天下。...
四年前。做了我的女人,横着走有什么不可以,谁有意见让他来找我!唐衍不可一世。楚小米眨巴着眼睛,这样不好吧四年后。楚小米,你还敢回来?带球跑?唐衍步步逼近。我不是,我没有!你认错人了!楚小米狂摇头,将懵懂的儿子拉到身后,有些心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纯真永不复。曾经懵懂单纯的平凡之女,却阴差阳错入了皇宫,踏上了一条不归路。一根发簪,掀起了一幕又一幕的惊心动魄。她的良人何其多,一个是为她倾尽一切,教她在那吃人不吐骨头的宫里步步为营的逍遥王,一个是从小结下良缘,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亦对她无限荣宠。但伴她终老的却始终只有一人。她的选择到底是一生一世一双人,还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