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58年,东汉强迫迁移烧当羌七千口安置三辅,即长安附近。
101年,东汉迁羌民6000余口强迁至汉阳、安定、陇西诸郡。
羌族内迁的历史一直没中断过,黄巾起义爆发后,户口凋零,强制内迁也就更加频繁,而且征羌民为兵的现象也很普遍,如董卓西凉军中就有不少羌胡兵。
说到羌族,就不得不提氐族。
氐族也是“五胡”
之一,但他与羌族同源,或者说是从羌族分出来的一支,主要活动在西起陇西、东至略阳、南达岷山以北的地区,即今甘肃省东南、陕西省西南、四川省西北交界处,包括渭水、汉水、嘉陵江、岷江、涪江诸水源头。
曹操与刘备在争夺汉中过程中时,曹操失利,由于担心刘备占有武都一带的氐人以逼关中,遂徙氐族五万余落出居扶风、天水之间。
刘备占领汉中之后,进逼下辩,曹魏武都太守杨阜又前后徙武都汉、氐等万余户于京兆、扶风、天水等郡县之内。
内迁的氐族和羌族一样,是统治者剥削的对象。
比如说244年,曹魏为讨伐蜀汉而向氐羌征粮,“关中及氐、羌转输不能供,牛马骡驴多死,民夷号泣道路。”
(《三国志曹爽传》)可知内迁氐羌与汉民杂居,已经开始封建化过程,到了魏晋时期甚至改变了生产方式,按口纳粮,如同编户。
由于西晋初年尖锐的民族矛盾得不到缓和,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最终爆发了齐万年大起义。
294年5月,匈奴人郝散谋反,攻克上党。
史书上关于郝散叛晋的记载很简略,相关记载只有三段:
四年夏五月,匈奴郝散反,攻上党,杀长吏。
秋八月,郝散帅众降,冯翊都尉杀之。
(《晋书惠帝纪》)
于是刘猛内叛,连结外虏,近者郝散之变,发于谷远。
(《晋书张统传》)
惠帝元康中,匈奴郝散攻上党,杀长吏,入守上郡。
(《晋书四夷列传》)
由此可知,郝散是由谷远(今山西沁源县)起兵,然后攻克上党,进而向西行军,抵达上郡。
东汉时期上郡位于今天的陕北,因不堪胡羌进扰,汉献帝时期废黜,西晋时期并没有恢复,所以当时的上郡属于塞外,为胡羌所控制。
虽然郝散逃亡境外,但晋军继续派军追击,郝散最终被遣冯翊都尉所杀。
然而冲突并没有因此而结束。
296年夏,郝散的弟弟郝度元率领关中冯翊、北地一带的马兰羌、庐水胡谋反,并攻陷北地(今陕西耀县),太守张损战死。
冯翊太守欧阳建与郝度元交战,以战败告终。
郝度元谋反的原因记载于《晋书司马伦传》:“元康初,迁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镇关中。
伦刑赏失中,氐、羌反叛,征还京师。”
由此可知,郝度元之所以谋反,是因为一司马伦刑赏不当所致。
而且司马伦宠信佞臣孙秀,与当时的雍州刺史解系不和,两人于军事问题激烈争吵,并相互上表弹劾对方。
解系为人清正,甚有声誉,晋庭也深知解系刚正不阿,与司马伦的矛盾不好调停,遂征调司马伦回京。
解系向时任司空的张华建议“杀秀以谢氐羌”
(《晋书解系传》)其言论在《晋书张华传》中,内容如下:“赵王贪昧,信用孙秀,所在为乱,而秀变诈,奸人之雄。
今可遣梁王斩秀,刈赵之半,以谢关右,不亦可乎!”
张华表示同意,司马彤也应允。
恰到这时,孙秀的友人广汉太守辛冉到了洛阳,他向司马肜进言,说氐羌是自己造反,与孙秀无关。
司马彤信以为真,遂未杀孙秀。
作者都门帐饮醉的经典小说大宋最强太子爷最新章节全文阅读服务本站更新及时无弹窗广告小说北宋,一个繁华且虚浮的朝代。北宋末年,一个战乱频起的屈辱年代。当代大学生在机缘巧合下穿越到了北宋,成了北宋的太子。在这里,有系统傍身。他建强军,肃朝堂。搞科技,御外敌。能文能武,金戈铁马,方显男儿本色。...
白小凡穿越异界,两世为人,天赋奇高,成为道宗战力最强的剑阁阁主唯一亲传弟子!但是白小凡却无比苦恼,他不想扬名立万,只想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不碰任何危险,多活几年。所以他努力低调,努力练功,努力躲过一切坑。哪怕师父圆寂,他都只是远远的祭拜,怕被什么人惦记上。而这种稳健的风格,一直保持到了圣子选拔这一天...
新书姑娘她戏多嘴甜已开。前世,将门出身的顾云锦一心慕书香,哪怕把自己拧成了蕙质兰心温柔贤淑的款儿,还是别庄病故的命。再睁眼,一切从头来!...
一个在山上学医学武的富二代,在得知父亲病重后,决定下山,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于是,一场都市狂澜开始卷起...
布桐在路边捡了个帅到惨绝人寰的老公,婚后,厉先生化身妻奴,宠起老婆来连老婆本人都怕。老公,说好的高冷呢?厉先生无辜摊手,高冷在你面前一无是处。厉先生要出差一个月,布桐假装闷闷不乐相送,转身就开香槟庆祝,终于可以放大假了。第二天醒来,厉先生站在床头,太太,惊不惊喜?感不感动?布桐不敢动,不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