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这就是取胜的秘决啊。”
鲁庄公明白了,他对众将士道:“先生讲得好啊,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这正是士气高下之别。
敌军在第一通鼓时士气大振,冲锋前来,我们避其锋芒;第二通鼓时士气犹存但已是锋芒受挫,我们再避示弱;到了第三通鼓时,敌军不但士气全消更有轻敌之意。
而我们呢,我们一直鼓着士气,第一通鼓响,士气大振,所以取得了胜利。
先生真乃神人也。
但是,寡人尚有一问,明明齐军败退,为何不立即追击呢?”
曹刿正色道:“齐国乃大国,国力强于我们鲁国。
昔日乾时之战,齐军多次埋伏,才致主公陷入包围最终落败。
草民正是担忧齐军恐有埋伏,故谨慎用兵。
故登高而望其战旗,下车以观其车辙。
见齐军车辙之痕混乱,主帅战旗倒下,兵士逃跑惶惶,认定是真正的溃败,不可能有伏兵,这才可以放心追杀。”
鲁庄公听后,对曹刿是心服口服外加佩服。
长勺之战,作为鲁国春秋史上最扬眉吐气的一场经典战役,难道就这样讲完了,有点舍不得。
长勺之战,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如果单从战役的效果来讲,完全不亚于与后来的巨鹿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这还是一场创造了中华成语典故一鼓作气的战役,一场被国家教育部门列为中学必修课的战役。
齐鲁长勺之战,从战役规模上讲并不大,仅仅是是鲁国抵抗齐国侵略的一次战役,但我们却看到了战略防御的方针。
路线方针是指导性的东西,也是最重要的东西,这东西正确了,后面的执行起来就顺利了。
伟人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过:“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就了中国战史上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
伟人还精辟地分析了这个指导方针的具体执行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即取信于民。
第二阶段是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即敌疲我盈之时。
第三阶段是追击开始的时机,即辙乱旗靡之时。
这就是伟人,难怪能够成就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成为运筹帏幄决策于千里之外的战略战术家,就是他总是能够把古人军事实践经验,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上升为系统、正确的军事理论,并以此去指导具体战役的指挥,无往而不胜也。
在这次战役里,曹刿先生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在敌人张牙舞爪耀武扬威时,他知道敌强我弱,首先要消弱敌人士气,而激昂自己士兵的士气,从而化劣势为优势。
在敌人挨了闷头一棍开始溃败时,曹刿知道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不能轻敌,“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随时没有忘记自己是以小敌大,以弱敌强。
兵不厌诈,不可不提高警惕。
直到他亲自察看敌情,发现敌军“辙乱”
、“旗靡”
,确认了齐军是狼狈逃窜,溃不成军,才乘胜追击,终于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有人也许要搞脑子,说这样很可能丢失最佳的追击时机。
当当事后诸葛亮谁都会,要搞清楚,那是在你死我活见血见肉的战场,有时付出些时机代价是必要的,这也是鲁军取得完胜的一点机会成本而已。
但是,万一真正中伏呢?那鲁国极有可能再次遭受打击,从而象遂国、纪国等诸侯一样,被齐国所灭也说不定哩。
张立带着虚拟网游中合成矿石的系统,重生在修仙门派一个叫楚云的外门弟子身上。且看他,如何以糟糕的资质,在尔虞我诈凶险异常的修仙界,一路向前,一步步走向修仙的巅峰。御剑乘风,覆手为空。书友群(189420094)...
新书第一药膳师冥帝,请接招!正式发布金牌杀手逆天重生!混沌之初,神魔大战,一朵红莲妖娆降世面对皇室,未婚夫当众悔婚,她淡笑以对,一纸休书,红衣倾城,我要的是一生一代一双人,你,给不起!紫家废物嫡女,一朝觉醒,一双凤眸祸世,她不再是她...
国之圣手安祖龙的亲传弟子下山历练,且看他如何横行都市,游龙戏凤,振兴中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林轩江韵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开局签到亿万倍天赋,脚踩绝世天骄,横扫六合八荒。无敌于天下,镇压一个时代!...
大哥死的突然,留下一个仙女一般的嫂子让赵小刚照顾,但是村里人都说她是扫把星,克夫命,赵小刚却不信邪,于是...
阎王要你三更死,我能留人到五更,上门入赘只是韬光养晦,今十年之期已到,杀人的剑也该亮出来了...